第(2/3)页 比起东北老家的琐碎事情,孩子教育问题更值得她好好思量。 “媳妇,你来瞧瞧信。” 张国庆有意先看了张春明的信。 果然这位大姐夫全篇都是以张美丽口吻讲述了最近老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岳父岳母大舅子小舅子,甚至包括刚定亲的大儿子张子文对象如何? 就是半句没提当兵的二儿子和剩下的其他两个孩子。 他大姐还是依然如旧,倒是让周娇翻阅完后有些犹豫。 “傻!子武真退伍回县城,都不用我开口,大山叔自然会精心帮忙。大姐夫才是聪明人,你跟大姐关系好,他又不是不懂。” 周娇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张国庆先挑出喜子与张国富的信纸,以他想法,大侄子会与自己商量这事,可他那大哥就如张美丽,绝对绝口不提。 周娇等他看完露出笑容,接过信也没细看,粗粗扫了一眼,垂下眼帘。“喜子真长大了,用词非常巧妙。” “侄子到底还不是儿子,再如何亲,到了一定程度还是会为自家着想。” “人之常情。” 张国庆讽刺一笑,“这次信都先过段时间再回。最近家里家外太忙了,也好让大家都醒醒脑子。” 张国庆如何处理老张家那些事,周娇皆毫无异议。何况前两天刚汇钱给两位老人,她自认做得够多。 也就是张母省钱,每次一大家子信纸累积一个大信封寄过来,给谁不回信都不好,搞得总浪费时间回信。 要她说,真没必要,哪来那么多废话?千篇一律的问的就是过得好不好,孩子们要不要回老家? 回去干嘛? 有些人适合多相处增进感情,可她的儿子,从小到大,他们先学会的就是通过言行举止分析对方有何目的。 所以何必呢。 就如平安三兄弟,孝敬爷奶就行。他们才不管你们来了几张纸,一张纸上半张署名,再向长辈问好就齐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