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姚广孝迈步而上,看见挂在墙上的那柄长剑,眼神微微一凝,走到近旁,仔细看去,剑鞘青灰,斑驳纹路刻画成一座大山,大山连绵似龙,绵延到剑柄,陡然凸起一座巍峨山峰。 手持大山?姚广孝心下明了,伸手取下长剑,托在手掌,仔仔细细查看一番,轻轻点头,手握剑柄,微微用力,剑身露出一截,淡淡青光蔓延而出,手中长剑忽然沉重。 手腕微微一沉,脚下清脆裂响传来,温润玉石铺作的石面竟然裂开一缝,姚广孝眯起虎眼,低沉一笑,合起长剑。 身侧朱棣正自打量那桌面上的木盒,正要伸手打开,听到脚下声响,回头去看,就见到一向都是拉着脸的姚广孝手拎着那柄青灰长剑颇为喜悦,不禁也盯着, “老和尚,这柄剑是什么宝物吗?” 托着长剑走到朱棣身前,姚广孝点点头, “大秦统一六国,始皇帝嬴政命李斯以和氏璧造传国玉玺,玉玺辗转流落,至本朝建文将皇宫一场大火后,消失无踪。” 靖难之役,绕开济南,直奔京城,大军围城下,自己那个皇帝侄子最后一把大火将皇城付之一炬,随后传国玉玺和人一起失踪。 现在所用的玉玺,乃是请了名匠按照传国玉玺的样式重新雕刻而成,模样一样,字迹一样,都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心里总不是滋味。 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拉下了脸,淡淡盯着姚广孝手中长剑,不悦的说到, “朕那侄子不知所踪,自秦朝传承的玉玺也消失不见,莫非这柄剑能让朕找到玉玺?” 两人一路走来多年,姚广孝知道皇帝心病,轻轻摇头, “这是天子剑,泰阿。” 秦始皇佩剑两柄,敕令为天子剑,一柄工布,随始皇帝下葬,另外一柄泰阿,挂在咸阳宫中,两剑一玺,俱被列为帝王象征。 传国玉玺至靖难消失无踪,而传世下来的泰阿剑,至南宋灭国,崖山海战中随着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入茫茫波涛消失不见。 元朝曾派遣数万擅水之人在崖山下的滚滚波涛中寻找多年,挖出沙石无数,都没能找到踪迹,不想却在此处。 “哈哈哈” 朱棣仰天大笑,今日刚见过虚幻出来的鱼肠剑,没想到能在这蓬莱仙山中找到真正的泰阿天子剑,果真不虚此行,传国玉玺不在,有天子剑在侧,也可补全天子威仪。 伸手取过长剑,正要伸手拔出,却被姚广孝伸出搭住,摇了摇头,目光随着姚广孝手指轻点,看向白玉石面那道裂缝, “训诫之剑,泰阿即是大山,剑气极重,长剑出鞘,没有万钧巨力,拖不起这九鼎中原。放置宫中即可,挂在腰上也行,出鞘就算了,除非皇帝想爬着走路。” 没有理会皱起眉头的朱棣,姚广孝走到桌面前,伸手打开,见到天子剑时,心中已有一丝猜测,此刻见到盒中物件,印证心底想法,不禁微微叹息。 “龙袍?” 不拔就不拔,剑存在的意义比拔出来更大,朱棣放下遗憾,志得意满的拎着天子剑,回头看向盒子。 里面叠的整整齐齐的一件衣服,玄黑做底,银线做边,描绘出闲云升腾,丝丝金线穿梭,绣成一只威严龙头。 龙袍看起来很小,应该时小孩子所穿,而且颜色样式不是本朝明黄为底的银龙,也不是前朝大元时期张牙舞爪之龙,这看起来应该宋朝龙袍。 姚广孝点点头, “看来,蓬莱仙宗的末代宗主,应该姓赵。” 赵钱孙李的赵,赵匡胤的赵。 身为帝王,对历代君王自然比常人更为熟悉,天子剑在侧,龙袍在盒中,朱棣微微沉思,南宋北宋一十八位帝王掠过心头,幼帝赵昺。 元将张弘范于广东崖山与南宋水军大战,败之,陆秀夫背负年仅八岁的幼帝赵昺投海,自此,国祚绵延三百一十九年的大宋王朝就此而终。 崖山海战距此一百三十年,元军搜索十年,并未找到宋帝尸骸,这真君阁下的老头,据说也一百三十岁左右,可以对的上。 朱棣打量了几眼盒子中的龙袍,摇头轻笑, “这赵昺于宋朝为末宗,于传承几千年的蓬莱仙宗,也是末宗,看来冥冥之中,真有命数。” 一道身影猎猎,飞掠至蓬莱石舟上,正是张铁,手中拎着一身血衣气息悠悠的持玉杜慕,走到小湖边,抬手将持玉扔在脚边,对着钟离九低声说到, “废了气海,人还有一丝气息。” 钟离九点点头,看着身边按捺不住周身杀气的铁凌霜,脚尖伸出,踢了踢持玉杜慕, “你和戚辰带他回阴狱,生死不论,能问出什么来,就看你自己的本领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