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同席-《释厄录》
第(2/3)页
红薯内里更热,朱文圭一口咬下去,烫的眉眼都挤在一起,忍不住蹦跳起来,大口的吸气来缓解疼痛,嘴里也发出呜呜的低吼,想来甚是疼痛。
跪在地上的朱允炆身体一颤,想起身去安慰痴傻的儿子,但还是未动。
他已经是臣民,没有君王的命令,不敢也不能妄动。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你父亲早亡,朕身为叔叔,就是你的父亲,如今大明天下这席面,是朕的,你我君臣父子,不可同席,明年夏,郑和出海,你就带着朕这个傻孙子,跟着郑和,去最远的地方安居下来,你,还有你的后人,终生不可踏上大明的疆域,接旨吧。”
朱棣对着脚下低伏的臣民下了圣旨,不再停留,转身出了大雄宝殿。
“草民接旨,谢吾皇隆恩。”
已经走到院子中的朱棣听到屋子里传来的声音,回头看了眼大雄宝殿,那尊观世音菩萨佛像依然低眉,但好似没有了厌倦,嘴角隐约有着笑意。
十年之账,一朝结清,朱棣心中也不胜畅快,神色放松,连带着脚下都虎虎生风,走出内院,对郑和招招手,
“回宫。”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前门门口,铁凌霜依然站在门槛上,不闪不避,和她对峙的纪纲却早已退开,恭敬的守在门口。
“今天岁除之日,还站在寺庙门槛之上,你自己不积德行,也不为你的姐姐考虑?”
大门门槛,是风水宝地,家里的神物,专门辟邪挡灾,可是脚下的鞋子,确实低贱污秽之物,小孩子踩门槛,那是要被父母拖到神灵牌位前狠狠教训一顿的。
站在门槛上的铁凌霜从来不是能吃亏的人物,被朱棣以长辈的口吻教训,更是怒气上脸。
她侧身瞥了眼朱棣和他身后的郑和,冷笑到,
“你也不积德行,还不是高坐龙椅,万人之上,今天还跑到这里施德,可见你的德行是拿来用的,不是修的。”
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
朱棣面现怒色,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怒气。
君子性非异,擅假于物。
自己身为皇帝,广施恩德,泽被苍生,可这些美德,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他自己很是清楚。
不过,此人未进大殿,却已经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来是来施恩的,果然聪慧,比之她面有忧色的姐姐还要有灵性,可惜不好压制,要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让她在大明一朝服服帖帖。
“哼!”
朱棣冷哼一声,对纪纲招了招手,三人一路向皇城方向走去。
走了一阵,已经转到了大街上,朱棣回身对纪纲吩咐到,
“你去安排四名锦衣卫,要好手,有家小在京城的人,让他们到武英殿等朕。现在就去。”
“是。”
纪纲领命而去,朱棣脚步放缓,悠悠的在大街上散着步,还低声的向郑和问到,
“你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回皇上,宝船队到过西方最远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红色的海洋,当地的人称为红色大海,从那里到大明,走海路,一路风平浪静,也要一年多的航行。”
“那里人多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