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叉河口(三)-《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一百顷地,那就是一万亩。加上地面的厂子,不知道几十万两银子的投资能不能打住。朱平槿突如其来下达了四个“能够”的命令,让董克治这个还太不了解世子秉性的合州士绅目瞪口呆。他哪里知道,朱平槿前世对重庆大渡口和重钢熟悉得很。川渝分家后,朱副处长又一次回到重钢考察。朱副处长回到宾馆,便偷偷流下了绝不不轻弹的男儿泪。因为朱副处长看见的,是一个正处于衰败期的钢铁企业,是一大群付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却依旧赤贫如洗的国企老职工。&1t;/p>

    然而,舒国平和罗景云对于朱平槿的命令,只是微微一笑。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号称散财童子的蜀藩世子,肯定又想到了什么赚大钱的机会。&1t;/p>

    时代有差异,技术有进步。但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几百年的时间仅仅是短短一瞬间。人类智商的高下,大明朝与朱平槿的前世,能有生多大的变化?&1t;/p>

    舒国平和罗景云这两个聪明人,想的没错。&1t;/p>

    在大明朝,重工业就像朱平槿前世的互联网产业一样,是一个能够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状态的新兴产业,是一个能够把肥猪吹来飞起的风口,也是一个人一个集团能够征服外界的强大武力!&1t;/p>

    谁能够抢先进入这个产业,统治这个行业,谁就会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谁就会拥有睥睨世界的权力!&1t;/p>

    三江汇流之处,三人各怀心思。&1t;/p>

    就在此时,一匹快马驮着背旗骑士,穿过三汇镇余烟袅袅的废墟,直向朱平槿脚下奔来。朱平槿知道,定是有什么军情传来。他向周围喊了一声,领着众人向山下走去。&1t;/p>

    注一:北碚镇是清代才有的名字,先借用了。&1t;/p>

    注二:有史料记载。&1t;/p>

    注三:现在的高县县治,实际是明代的庆符县治。明代高州,在今之高县老城,即文江镇。&1t;/p>

    注四:綦江铁矿的开采历史或许比明代史料记载的更为久远。&1t;/p>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