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三十章 雨中博弈(一)-《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那书生这时严肃起来,他拱拱手道:“掌盘子欲成大事,心里要装着天下!区区两百五十里算什么!”

    “怀玉先生说的好!”那副谦逊的表情重新回到中年男人的脸上,“只是如今往哪里去,可是生死攸关之事!陕西那个饿死人的鬼地方,鄙人是再也不想回去了……”

    ……

    这个中年男人,便是巴山土暴子的后起之秀争天王袁韬。他口口声声的怀玉先生,是他的军师王怀玉。

    袁韬是陕西沔县(MIAN,今陕西勉县)人,从小生活在一个人口众多、生活殷实的大家族中。袁韬在这个家族中,并没有受到长辈的特别重视——并不是因为他家庭破败,也不是因为他相貌丑陋,而是因为他并非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不是一个能够“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的读书种子。

    在这种宽松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袁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少年时起,袁韬便迷上了三国、水浒之类的故事,对距离家乡不远的定军山等地名耳熟能详,对聚啸山林的自由生活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成熟,他又迷上了《昭阳野史》一类的淫书和各式各样的春意儿图。

    少年的无知和冲动,终于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

    袁韬家的隔壁,住着族中的一位远方叔伯。这位叔伯经商长年不在家,他的妻子,也就是袁韬的婶娘,一位成熟而又风流的年轻女人,打开了少年的袁韬对性的向往。

    一个是垂涎欲滴,一个是干柴烈火。来往之间,两人便勾搭上了。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很快,两人奸情暴露。族人们在怒火中做出了最仁慈的决定:用以侄奸婶的罪名,将袁韬逐出了祠堂和家门。

    从此,袁韬像一名孤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先是落草于沔县附近的山寨,然后在崇祯十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加入了李自成率领的闯军,跟随着起义军大部队进入了天府之国的四川。当李自成无法在四川站稳脚跟,被迫退出四川之时,袁韬再次做出了一个人生中的重要选择:

    留下来,坚持斗争!

    于是,袁韬终于成了肆虐于巴山的众多土暴子中的一支,成了争天王。闯军在十年的时间里积累的战斗经验和组织体系,成了争天王一营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加之他这位掌盘子的精明、狡诈和远超出一般土暴子的广阔视野,他迅速在土暴子中脱颖而出,成了继姚黄之后的新一代土暴子中的领军人物。

    去年十一月,广安的白莲教首何加起阴谋暴动,派人联络巴山里的土暴子。袁韬得知,立即利用了这个大好机会。他一面以分银子和均虏获为诱惑,撺掇震天王白蛟龙和行十万呼九思等人继续阻挡官军向巴州的进攻;另一方面纠集了黑虎顺天星、陈琳等几支土暴子,以接应何加起为名,将自己的爪子伸出巴山。

    渠县之战,袁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终于攻破了城池。若不是护国军一支千人左右的部队在短短几天内迅速从新政坝经蓬州转向营山,另一支千人左右的部队沿嘉陵江机动占领定远新城,威胁到土暴子南下的侧翼,土暴子们将会把周边掳光掠尽,然后继续南进,拿下定远、合州、甚至渡过嘉陵江,占领大足、永川、荣昌等渝西县城。

    然而,护国军的反击速度快得让袁韬瞠目结舌。

    就在袁韬占领渠县后的几天时间,护国军的前锋已经

    到了近在咫尺的营山县城,上万护国军更从成都出发,向川北增援过来。二十天后,护国军从定远新城首次出击,横扫岳池以南地区,一举打碎了白莲教渡过嘉陵江的意图。据说,亲自指挥那次作战的便是神秘的大明蜀世子。

    一个月后,从泸州开来的护国军与官军会和,开始了从南向北的反击。

    当袁韬得知罗渡镇的白莲教匪被护国军全部歼灭,而大竹的护国军已经前出到渠县的东翼,控制了华蓥山间的州河峡谷时,袁韬已经明白:这次难逢的南侵机会错过了时间窗口,退回巴山只是早晚问题。于是他派出喽啰,抓紧时间将渠县周边的财富和人口一扫而空,并将自己的战利品运往巴山。

    新年前,当护国军的大部队越过广安城向渠县城发起进攻时,袁韬迅速渡过巴河,向巴山的深处退去。同时,他在三汇镇留下一只掩护部队,既掩护大队撤退,又借此与护国军先头部队掰掰手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