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哭泣吧,跪畜们-《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3/3)页

    随着位居第一者开始有了」首辅「的尊,其次的阁臣就称为次,余人称群辅。内阁首辅的人,依阁臣的入阁先后、资历、才能、声望及皇帝旨意来确定。

    到嘉靖年,夏言、严嵩掌,已经赫然成为「真宰相,已可以压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九卿。

    但需要明白的,内阁是翰林院的「内署,并非制度规定的权力机,没有法定的政制地位。

    阁权是皇权的延,阁权的大小亦完全取决于皇帝的需要。

    首辅与阁臣在本质上只是皇帝的近身侍,他们的任职和去职都完全取决于皇帝的需要和喜好。

    所,阁臣、首辅同翰林院其他官员一,起初具有「文学侍从之臣」的色彩。

    像是王铎那种书法高,可能连知县一职都不能胜,但因为出身翰林,却有机会进内阁。

    明朝通过废除宰相实现了皇权对相权的合,真正实现了皇帝一人的专制集权。后来为了统治需要而建立的内阁制度从一开始便完全依附在皇权之下。

    嘉靖至万历前期的皇权并非那么,但此时皇权示弱、皇帝对首辅宠信有加的现象并不代表首辅的权力压过了皇帝的权力。

    这时期的首辅从根本上还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或「乘帝幼而窃得皇权,可以说这种权力的显赫是特殊机遇的产物。

    从大明的制度上来,六部是不必听命于内阁的。内阁首辅的地位亦远远低于吏部尚书。

    然,嘉靖以,内阁发展到鼎盛时,权力、地位的膨胀达到了极点。内阁首辅侵压六部或直接支配六部己成寻常之事。

    张居正死,内阁首辅的权力在皇帝的不信任、内阁与六部的斗争以及宦官权力再次膨胀的情况下走向衰落。

    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内阁大臣大都碌碌无,浮沉守,没有再出现此前一类「权臣」。

    到了崇祯大,换内阁、换首辅跟玩一样。

    这,李自成要在大顺国明确内阁的地,一人之,万人之上。

    内阁下来就是几套班子——

    红花党因为不可抗力先算,其他就是执政院、军机处、参议院、众议院、联邦按察使院、联邦都察院。

    目的是将立法、司法、行正三种权力分别独,互相制,以避免朝廷滥权。

    另,李自成的「御林军」不归军机处管,属于皇帝亲掌。

    (此处省略888字)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喜欢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三院老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