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四轮马车-《五代兴唐》
第(2/3)页
钢铁在生活中的普及应用才是金属加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轮马车的制作不难,困难的是李岌要求用全钢制车架和用钢料铸造的钢轮,甚至包括铸钢的大轴、减震弹簧钢板,这么一套全钢制造的马车底盘制作下来,净重一千四百二十斤,不算人工,光钢料的消耗就超过了二百贯……
光想想就让人肉疼。
好在制作马车的钢料和铁料都来自于自家的古交冶铁工坊。
这种全钢制底盘的四轮马车的车轮、车轴、转向机构和连接部位已经全部使用了钢制或是铸铁部件,甚至大轴和车架之间还加装了三层减震用的弹簧钢板,这极大地减少了震动对于车体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另外就是钢制的轮毂外侧还用生牛皮、兽胶等紧紧地缠裹成了圆柱形状,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增加了畜力车辆的载重能力。
这么一辆马车制造下来,成本不下于500贯,甚至要比李岌现在所使用的天子车驾都要贵重,而李岌却准备要用它来往云州运货。
内监张枢、晋王府管家郑畋很明确的地告诉李岌,这种马车如果是到了草原上,很难不引起草原人的觊觎。在草原上,一斤铁都能卖到100文,如果是精钢,则最少卖到260文一斤,这么一辆钢制的马车,在绝大多数草原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一具可以移动的钱箱。
马车,在这个时代它就相当于后世的汽车……
所谓上行下效,在乘做过皇帝的六轮“御辇”后,老将安金全、孔勍还有李嗣昭留下的“李府”等成为晋阳城内第一批拥有这种“豪华房车”的人家。唯一让李岌感到有点缺憾的是,由于没有玻璃,这种“房车”只能是在窗户上挂着棉帘,车内依然是到处透风……
于是李岌又把主要的精力盯在了窑务局,研制这很神奇的“琉璃”。
中国在汉代都有用水晶的琉璃制品了,实际上瓷器的烧制难度要比玻璃高得多,但是华夏历史上为什么一直就没能够大规模生产玻璃?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这些琉璃产地都缺少碳酸盐,也就是纯碱。中国内地一直都缺少碱矿,甚至百姓在蒸炊饼(馒头)时不得不使用草碱,也就是草木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钾。
第(2/3)页